活頁刊



創世記(二十一)

攣生兄弟之爭

鍾慶義

 

經文:創世記二十五章19至34節

   創世記第二十五章19節至第三十五章29節可稱為以撒和雅各的信心之旅;這段敘述大部分的內容是關於雅各的,所以慣常以“雅各的敘述”來概括這些故事。在創世記第十二章,神立約應許賜福亞伯拉罕。在第二十五章,這應許傳了給以撒;在第二十七章,又從以撒傳了給神揀選的雅各。雅各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迂迴曲折,參雜陰謀詭計、相爭對抗。他的故事一直延續到創世記末段約瑟和他兄弟在埃及時才結束。

   上帝施恩,痛切地塑造雅各。他一生面對家庭內的種種不和。其父以撒、其母利百加因各自的偏心而加劇了以掃、雅各兩兄弟的相爭。在以掃對雅各懷烈怒時,上帝引領雅各離開“應許之地”逃避。在外地,雅各遇上同樣工於心計的母舅(創31章),被剝削勞役十四年以上(創28—31章)。母親臨終時雅各也沒在身旁。後來,神引領他回到應許之地,而伴隨他的是整隊家人行旅,還有累積的財富。他在雅博渡口與天使摔跤,天使令他改名“以色列”(創32章)。雅各曾欺騙他哥哥出賣長子名分,並盜取了以撒的祝福(承繼神的盟約和應許之福),因此,他一直害怕以掃報復,但後來終能與哥哥和好(創33章)。

   藉“雅各的敘述”,我們可見神如何改變雅各,使這個善於使用詭計的人成為一個信靠神賜恩的人。我們在雅各身上可能會看見自己的影子—生命中充斥不和、混亂,在成長中尋找自己的身分,也探索與神、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渴慕神,希望得到神的賜福,卻又在不同階段抗拒祂。直至有一天神在心靈最深處與我們相遇,我們便學習放下自己的意志,降服於神。

   創世記第二十五章記載亞伯拉罕將神立約應許之福傳給以撒。至於以撒,他也像其父一樣因後繼無人而困擾,他的妻子利百加也是不孕的(創25:21)。經過了二十年的祈禱和等待(創25:21-22),神賜給她一對攣生孩子。然而這卻引起了以後持續不斷的爭執:誰能承受神的盟約和應許之福?對於神揀選的承繼人,利百加(作為母親)及雅各(作為次子)跟以撒(作為父親)的看法很不同,形成了父兄一方跟母弟一方強烈的對立。

 以撒的“後代”

  在創世記,“後代”(toledoth)一詞出現過十次;這是第八次(創25:19-20)。

   以撒四十歲時娶利百加,她也是亞伯拉罕的親族(創25:20)。神應允以撒長達二十年恆切的禱告,讓利百加懷孕,產下兩子,先出的名以掃,意思是“有毛”;後出的叫雅各,因為他“抓”以掃的腳跟(創25:24-26)。神預告他們會成為兩族,將來“大的〔以掃〕要服事小的〔雅各〕”(創25:23)。這帶出一個貫通新舊約的重要神學真理,就是神主導的揀選。

   創世記的作者很生動地對比了兩兄弟—一個是田野中的獵者、一個是帳幕的文人。他倆不但在本質上不同,也分別得到父母的偏愛:以掃是以撒的愛子,雅各是母親的寵兒。以掃沒有珍惜長子名分,竟賣給雅各,為滿足身體需要而失去了神的立約應許之福。而狡猾的雅各卻渴慕屬靈的福分,不惜心機算盡、不擇手段地爭取(創25:27-34)。

 神學反思

   神主導地選擇了雅各作為祂應許賜福的受惠者(以撒和利百加的傳人)。神揀選次子,即違反了社會既定的規矩(參考太19:30;20:16),埋下互相對抗的伏線。神揀選雅各,後使他改名為以色列;既然是神主導的揀選,神的子民以色列應以信心來回應,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羅9:11-16)。

   我們不是猶太人,是外邦人。我們成為亞伯拉罕的“兒女”,不是藉血緣,而是基於我們信靠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工作,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後代(加3:29)。作為神的子民,我們要以信心回應神的主權。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記載耶穌重建彼得的信心,說:

 “你餵養我的羊。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腰帶,隨意往來;但到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綁,帶你到你不願意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明彼得將怎樣死,來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彼得說:“你跟從我吧!”彼得轉過身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耶穌的胸膛,問“主啊,出賣你的是誰?”的那個人。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主啊,這個人將來怎麼樣?”耶穌回答他:“如果我要他活到我來的時候,跟你有甚麼關係呢?你只管跟從我吧!”(約21:17-22)

   主耶穌預言彼得將會因事奉祂而受苦(約21:18)。人要有信心,相信在世上拓展天國是值得的,才能面對苦難。彼得又問關於約翰的結局(約21:21),耶穌答,跟隨祂的人需要的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至於其他人的結局如何,與我們無關。彼得曾問主,事奉祂有甚麼回報(太19:27),主耶穌也回答了他(太19:28-30)。我們常會問主,“事奉你有甚麼好處?”或“你為甚麼選召我?”跟隨主和事奉主的代價是大的,但我們只要以信心回應神主導的揀選—祂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兒女,也是祂在世上的代表,即是教會。

 

金燈臺活頁刊 第216期 2021.11
本文由陳友維弟兄翻譯自作者的英文講章。作者鍾慶義牧師為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講師。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