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臺》活頁刊



跨代蒙福

黃志倫

經文:詩篇第一百二十八篇

 

敬畏耶和華,遵行祂的道的人,是有福的。
你必吃你親手勞碌得來的,你必享福,事事順利。
你的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的兒女環繞着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樹的枝條。
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這樣蒙福。
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得見耶路撒冷的繁榮。
願你得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詩128:1-6)

  有不少人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詩篇第一百二十八篇。有滿屋子橄欖枝條和幾個家人,也有滿屋葡萄樹和一家開心的畫面。這首上行之詩所關心的是橄欖樹,是葡萄樹,還是家庭美滿?

  這首詩第2至3節描述的,確實是一個生活享福、家庭美滿的畫面。但請留意這首詩的架構:把這個幸福畫面框起來的,是“敬畏耶和華,遵行祂的道的人,是有福的”(1節)和“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這樣蒙福”(4節)。原來這首詩最關心的,是人在世上有沒有敬畏上帝的生命。要讓人生充實、生活快樂、家庭幸福,首要關心的不是如何努力追求那外面看得見的現象,而是要先整理好心中那看不見的生命。框住、甚至是決定我們生活外在現象的,是我們內心那看不見的生命。

 一.沒有敬畏的生命就沒有美好的生活

  詩篇第一百二十八篇是上行之詩的第九篇。這群經歷過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相對有比較安定的生活,可以到聖殿敬拜上帝;他們清楚知道,何時離棄上帝而去敬拜偶像,何時不再以上帝的誡命和律例作為生活的指南,他們就何時失去生活中的一切福分。如今,在這條象徵着追求信仰成熟的上行道路上,他們的宣告是:“敬畏耶和華,遵行祂的道的人,是有福的!”經過種種歷練,他們知道不管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風暴,總要讓自己有平靜的心;要重建破碎的秩序,要讓家人幸福快樂,自己就必須先做一個敬畏上帝的人。敬畏上帝是框住我們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敬畏的生命就不會有美好的生活。

  甚麼是“敬畏耶和華”?是否每個主日到聖殿裏敬拜上帝,就等於是敬畏上帝?這首詩開宗明義地說:“敬畏耶和華,遵行祂的道的人,是有福的”(1節)。敬畏耶和華就是遵行祂的道,按照上帝的吩咐生活。不是按照自己的私慾、性格、喜好、脾氣,而是無論環境如何,即使有天大的事發生,我死都守住遵行上帝的道。這才是敬畏上帝。

  “敬畏”(fear)不等於“尊敬”(respect),而是遠遠超過尊敬。敬畏是一種因為認識到上帝那高超的智慧、判斷、能力、威嚴,還有祂的慈愛、寬容、聖潔,而從心中產生出一種“哇”的驚嘆。一方面愛慕祂,希望可以學像祂一樣;同時另一方面害怕祂,怕達不到祂的要求。聖經所描述上帝子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從來都不是一種禮貌上的尊敬,而是敬畏。

  尊敬,就像一個科學家研究宇宙生物的奧祕,知道小小的細胞裏存着多麼複雜的運作系統,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只要有一點點的誤差就會導致生病和死亡;他為着生物的奧祕驚嘆,對生命給予無上的尊敬。可是,當這個科學家認識到,原來在如此讓人驚嘆的細胞組合和巧妙的運作系統的背後,有着一位創造萬物、掌管生命的主,就恍然大悟:原來我應該有的不是對生命的尊敬,而是對那創造萬物的主的敬畏!

  讓我們思想:在上帝面前,我們對祂是一種基本禮貌的尊敬嗎?還是敬畏祂,單單仰望祂,無論如何都要遵行祂的道?讓我們無論面對成功或失敗,都相信上帝掌權和看顧,都明白自己當做的就是遵祂而行。“敬畏耶和華,遵行祂的道的人,是有福的!”

 二.敬畏上帝的生命帶來跨代蒙福

你必吃你親手勞碌得來的,你必享福,事事順利。你的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的兒女環繞着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樹的枝條。(詩128:2-3)

  當一個人懂得敬畏上帝,願意遵行祂的道,這個人自然就會越來越像上帝。當我們越貼近上帝,就越擁有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判斷、能力、威嚴、慈愛、聖潔,幫助我們面對生活的一切挑戰,治理我們的家,管教我們的兒女。不是倚靠自己的聰明,而是倚靠因為敬畏上帝而來的智慧和能力。

  甚麼是蒙福?“你必吃你親手勞碌得來的”(詩128:2)。蒙福的人不是不用工作,然後銀行自動會有存款進來,那不是蒙福而是做夢。一個人能夠吃自己親手勞碌得來的,那是尊嚴和價值,這才是蒙福。蒙福也不是有大洋房大車子,而是有“你的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的兒女環繞着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樹的枝條”(詩128:3)。蒙福是因為敬畏上帝而有從上帝那裏來的智慧,知道自己要組織的家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內室裏;只有夫妻二人花時間在內室裏建立感情,家庭才會真正幸福和美滿。而因着敬畏上帝而蒙福所帶來的影響,不止於當下的這一代,更是能讓跨代都因此蒙福。

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得見耶路撒冷的繁榮。願你得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詩128:5-6)

  上一篇詩篇第一百二十七篇描述孩子是勇士手中的箭,描述的是兩代人。有人說,詩篇第一百二十八篇是第一百二十七篇的延伸,描述的不止兩代人,是兒女的兒女,即三代。但其實並不止三代,因為這種福氣涉及耶路撒冷的繁榮,甚至是全以色列的平安。原來一個敬畏上帝的生命所帶來的影響是可以跨越多代的。以色列人知道,一個不敬畏上帝的君王的敗壞會讓全以色列不再蒙上帝賜福;相反的,一個敬畏上帝的君王,其敬畏可以讓上帝的福氣大大臨到他和他的子孫,是跨代的影響。

  今天,當我們努力地操練去過一個敬畏上帝的生活的時候,要有更寬廣的視野,要知道這種敬畏上帝的生命不僅影響自己,還會使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後代,甚至是我們的社會和國家都會因我們蒙福。

  其實,一個連自己都不經意的敬畏上帝之舉動,是有可能對我們身邊的人帶來一生一世的影響。當我還是個神學生的時候,有一次去某教會拜訪一位牧者。我已經不太記得為何去找他,想來應該是為了作業的要求。到了那教會,同工告訴我牧師在辦公室裏面,着我自己進去找他。那位牧師沒有自己的辦公房間,而是在公開隔間的辦公室裏工作。當我走到他的座位時,看見他不是坐在那裏辦公,而是跪在那裏禱告。作為一個正在裝備自己做牧者的神學生,這位牧師這個不經意的敬畏上帝之舉動,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甚麼是牧師。我相信他萬萬沒想到,他這個平日敬虔的舉動,影響了一個神學生在他事奉的生涯裏面,也學像他一樣,會在辦公桌前,不時地為教會、為手中的工作、為有需要的人、為自己,跪下禱告。

  一個敬畏上帝的舉動,無論是在家裏、在教會裏,還是在平日的生活裏,帶來的影響不單是自己蒙福,更加是會讓身邊的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會讓下一代和再下一代以至整個社會一起蒙福。“願你得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詩128:6)這是跨代蒙福。

  但願我們都有敬畏上帝的生命,並使用這樣的生命綻放光彩,贏得下一代也贏得這個世界。

 

作者黃志倫牧師為新加坡長老會恩澤堂主理牧師。本文是作者的講章摘錄。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