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的作者以相連的篇幅(38至39章)來鋪陳猶大和約瑟兩兄弟的故事,顯然有其用意:前者任性、獨斷獨行、濫交,是不稱職的父親、家翁,即或如此,神仍施恩眷顧;後者對神對人忠貞、正直,然而困難仍是衝着他而來。兩個人物形成強烈對比。隨着約瑟的故事發展,我們將看見上帝的心意實踐在他身上,不僅保存了以色列族,更保守了當代居住那地的人民。
約瑟被賣到埃及波提乏家中為奴。約瑟為人忠誠可靠,上主保守他凡事亨通,令他的主人波提乏也蒙福,家境豐裕富足;波提乏信任約瑟並派約瑟掌管一切(創39:1-6)。約瑟多番拒絕波提乏妻子的誘惑,卻反被她誣告意圖強姦(創39:7-20)。約瑟拒絕犯罪,因為他清楚自己的位分;他知道是上帝使他昌盛,肩負着管家的責任,若抵受不住誘惑便是得罪上帝,也辜負了波提乏對他的信任。儘管約瑟被冤枉監禁,上主依然令約瑟作事順利,使監獄長把一切都交給約瑟看管(創39:21-23)。
你曾經受過性方面的誘惑而令你良心不安、得罪神嗎?你有人在異鄉、孤獨難禁的經歷嗎?本章敘事中的約瑟大約二十六、七歲,卻已清楚上帝在他人生中佔一席位。當約瑟在波提乏家中當管家時,掌握了基本的領導能力;本章記載約瑟通過了關於誠信的考驗,下文繼續記載約瑟接受試煉,並且上帝使約瑟的地位逐步晉升至僅次於法老。
在本章經文中,我們看到上帝如何按祂心意塑造一個“命定”的人,並透過他的一生來實現祂的目的。約瑟必須經歷如火的考驗,正如箴言所言:“用鍋煉銀,用爐煉金;人的稱讚也試煉人”(箴27:21)。有時候,成功的人生難免會帶來誘惑,而抵抗和克服誘惑就需要付上沉重的代價。第三十九章敘事的基調是約瑟被有權勢的女人誘惑,但敘事的重點卻是約瑟如何面對不公義的指控和懲罰。神並不試探信徒;試探人的是那惡者(即魔鬼;創世記3章;雅各書1章)。然而,上帝按着祂的心意,也容許祂的子民經受考驗和試煉(參考約伯記1-3章)。約瑟能夠克服誘惑,行事正直,還有面對不公義的指控時仍然對上帝存着堅定的信心,關鍵在於他一生貫徹地與神同行,形成堅強的品格。我們面對世上的逆境(如約瑟被誣告並入監)和順境(上帝因約瑟而賜福予波提乏)的能力,與我們有否貫徹恆常地與神同行有直接關係。
約瑟的故事說明,人生中有時會面對誘惑;人能否抵擋誘惑、勝過試探,是取決於我們的品格,以及我們是否恆常地與神同行,而不是取決於當時的處境。若我們心中深深地認識和愛神,那麼,面對如烈火熔爐般的誘惑時,我們會有主在身旁相助戰勝那惡者。否則,如果你的靈命像坐過山車一樣時高時低,那麼當你遇見試探或誘惑時,防禦就會崩塌,你將成為那惡者的獵物。“你們要謹守、警醒。你們的仇敵魔鬼,好像吼叫的獅子走來走去,尋找可以吞吃的人。”(彼前5:8)如果你以為自己很堅強並且能抵擋誘惑,那麼,請聽保羅的忠告:“那自以為站得穩的,應當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對付誘惑(並隨之而來的困難)的要訣,就是每天與神結伴同行,保持親密的關係。首要的,是在人生中或順或逆都服從神,從而培養成能面對各種處境的品格。若我們沒有投放足夠的時間閱讀、默想、反思和實踐神的道,我們將無法應付世上的種種誘惑、攻擊和不義!誘惑不是始於肉體的犯罪行為,而是始於心中的慾望(太5:27-28)。保羅說:
我們雖然在世上行事,卻不是按照世俗的方式作戰,因為我們作戰所用的兵器,不是屬於這世界的,而是在神面前有能力的,可以攻陷堅固的堡壘,攻破詭辯,和做來阻擋人認識神的一切高牆,並且把一切心意奪回來,順服基督。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等你們完全順服的時候,就懲罰所有不順從的人。(林後10:3-6)
主耶穌基督還未開始傳道前,被帶到荒野受魔鬼試探,要祂放棄在世上的使命(太4:1-11);但祂戰勝了那惡者。聖經告訴我們:
我們既然有一位偉大的、經過了眾天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就應該堅持所宣認的信仰。因為我們的大祭司並不是不能同情我們的軟弱,祂像我們一樣,也曾在各方面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的是要領受憐憫,得到恩惠,作為及時的幫助。(來4:14-16)
神學反思:順服上帝,為人正直,不一定能保障我們免遭別人暗算或陷害。然而,順服上帝使我們在人生中,不論順境或逆境,都經歷上帝的實在。我們必須恆常地堅持與神同行,才能得着處理逆境的能力!
本文由陳友維弟兄翻譯自作者的英文講章。作者鍾慶義牧師任教於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