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臺》活頁刊



解碼試煉對信心的提升作用

“啟示錄二至三章默想”系列之一

戴永富

 

“我知道你的患難,…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2:9-10)

   我們讀基督給七教會的信時會注意到,貧窮受壓迫的教會之所以蒙主喜悅,是因為不理想的狀況為信徒提供了提升信心的“理想環境”。通過默想啟示錄二至三章,我們會更理解這看似反常理的觀點。

一.導論:苦難與末日的屬靈爭戰

   啟示錄給我們揭開一個奧祕:信徒的掙扎是具有末世意義的。在新約,“患難”(θλῖψις,啟2:9-10)這詞一般指末日的痛苦。魔鬼知道其時間不多,故不斷攻擊信徒,試圖摧毀我們的信心。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包括在經濟、靈命、事工的問題,實質上是神的國與魔鬼爭戰的戰場。約翰在啟示錄以這樣的話介紹自己:“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在耶穌裏跟你們一同分享患難、國度和忍耐的”(啟1:9《新譯本》)。在此,“患難、國度和忍耐”是相互關聯的(Osborne 2002, 55),意即信徒忍耐承受患難是他們進入神的國的證據!末世離不開國度,所謂末世的到來就是神國的來臨。天國已來了,我們也進入了這榮耀的國,但全面而最後的勝利尚未實現。信徒有分於神國的方式恰恰是通過以信心忍受患難而打敗魔鬼這事。正是因為我們已屬於天國,那惡者才與我們不共戴天。“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14:22)。自古以來,基督徒是屬於最受迫害的一群;這本身是末世已到來的鐵證。正因為基督徒已經進入新的國度裏,故“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詩44:22)。所以,面臨考驗的信徒不可灰心,因我們所經歷的掙扎實質上是屬天國度的逐步展現,是神自己藉着我們與惡者爭戰的顯現。

   主在啟示錄鼓勵信徒在末日的屬靈爭戰中成為得勝者。“得勝者”這詞具有軍事色彩:患難或迫害本為一場屬靈爭戰,因那惡者要利用它來挑戰神子民的信心。因此,說苦難是信徒信靠神的“理想環境”,就是說苦難是信徒以信心戰勝那惡者之良機。在一般的戰爭中,雙方相擊互打:戰爭基本上是以攻擊與反擊組成的。但在屬靈爭戰中,智慧之神將那惡者的攻擊化為反擊它們自身的武器,使之自食其果。魔鬼想利用苦難來摧毀我們的信心,殊不知,苦難原來是神成全我們信心和生命的方式。照此,在痛苦中信靠忍耐,才是我們戰勝魔鬼的反擊。

二.信心與信實

   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苦難或試煉。在聖經裏,“信心”蘊含着“信實”或“忠心”。我們在患難中仍然信靠神和求救於祂,顯明了我們忠實地信靠慈愛和信實的神。危機或試煉可謂是讓信心扎根和結果的土壤。信心離不開掙扎,因為信心就是忠實地相信神的話,而忠實意味着我們在不可指望中仍有指望,在逆境中仍然忠心於主。換言之,正因為信徒的新生命是以信心過日,所以苦難和掙扎是我們在世上不可避免的分。

   士每拿教會和非拉鐵非教會之所以受稱讚,是因為他們瞭解到這一點。我們在痛苦中喜樂,因為知道自己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此,除非我們自己投降,否則沒有任何東西能真正危害我們,而我們的信心反倒在試煉中更完全,更安全。主對在患難中忠心的非拉鐵非小教會說:“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裏出去。”(啟3:12)“柱子”象徵着持久穩定的狀態(Osborne 2002, 195)。患難中的信徒總以為自己的生活不穩定,但他們其實是最安全的,因所經歷的試煉鞏固了他們的救恩。反之,富足而舒適的教會(如老底嘉教會)容易以為自身固若金湯,但其實他們危如累卵。安閒自得的生活容易麻醉信徒,使信徒專靠自己,也沒有發覺到信心在生活中的核心性。所以,基督要求安於現狀的老底嘉教會向祂購買火煉金子(啟3:18),即能使這教會復興的苦難!痛苦才是治療我們屬靈疾病的良藥。

   最後,我們忠實到底的原因和根基便是神對我們的信實。在試煉中,我們很容易懷疑主的同在,但在試煉中的我們應記得,神那麼愛我們,祂連自己的獨生子都捨得,難道祂會不顧念我們嗎?我們容易忽略神賜給我們的福分,卻善於計算神還沒賜給我們的東西。我們像在曠野中的以色列人:輕易發牢騷,忽視神已經做的很多事。所以,我們在逆境中的信實忍耐實質上是我們對神的慈愛的信實。我們的信實無異於我們忠實地信靠上帝對我們的信實。雙方彼此的信實及忠誠,這是神和我們的相愛關係的實質。

三.信心與忍耐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在新約和啟示錄,“忍耐”(ὑπομονή)是指一個時時信靠主、忠心於主的生活品德。忍耐是信心的果子,因忍耐無非是在壓力下維持下去的信心。信心離不開壓力,甚至可以說沒有壓力的信心並非信心。信心是在缺乏或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才發揮作用。所以,信心和忍耐分不開。在啟示錄,壓力使信心和忍耐茁壯成長。這壓力是外在和內在的:外在壓力來自世界的壓迫,而內在壓力是信徒心中的軟弱和罪惡。因此,由於新生命是以信心為特質的生命,信徒在世上的新生命無非是在迫害和壓力中忍耐到底的生命。樂不思蜀的老底嘉教會遲早會被主吐出去,正是因為他們缺乏生命而直奔死亡。

   還有,“但忍耐也當成功”(雅1:4)可譯為“讓忍耐完成它的工作”,意即信徒要讓忍耐去完成〔主為〕它預定的工作(Moo 2000, 55)。信徒在此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主動地被動,因雅各要求我們主動地讓忍耐完成它的作用。這意味着試煉只能在那些有正確反應或心態的信徒身上產生積極的作用。若試煉還沒結束,也許表示試煉所產生的忍耐還沒完成或達到神所預定的目標。當我們在試煉中不忍耐或固執己見,神有時還故意把試煉拖下去,旨在讓我們學習順服,甘於讓信心和忍耐藉着試煉日臻完善。昔日,神不急於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因神所注重的是他們信心和靈性的成長,而非物質上的福分(申8:2)。由此,我們在試煉中要深信神的信實和主權。神知道甚麼是對我們最好的;因為,如果祂尚未釋放我們,這表示祂仍然要讓試煉來治好我們的軟弱。在試煉中,我們別只盯住問題或難處,卻要眺望和凝視於神給我們預備的目標,即效法主的樣式。在試煉中發愁是正常的,但我們不要讓愁苦遮蔽了我們的希望,即獲得神通過試煉所預備的福分的希望。最大的福分就是我們與主合一並效法祂的樣式。

四.信心與警醒

   主告訴軟弱的撒狄教會說:“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死〕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啟3:2)警醒就是不讓世上的一切東西佔據主在我們心中的中心位置,不讓任何事情減弱我們對主的忠誠(Osborne 2002, 174)。這樣,警醒是一心仰望,一心事奉主。我們看的不是世界,亦非自己,乃是主。警醒和忠心忍耐分不開,因警醒是要體現於充滿活力而完整的事奉。主說:“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啟2:3、19)

五.小結

   信心與信實、忍耐和警醒分不開,而警醒體現於勤奮工作;這些美德和信徒的積極工作都是信心的果實。正如一位神學家說,在試煉中,信心具有兩種能力:一種是不輕易責怪神的能力,另一種則是正在等候卻積極工作的能力;通過忍耐而不責怪神,信心忠實地拒絕做出魔鬼要他做的事,而通過等候而積極工作,信心忠實地做出魔鬼不要他做的事(Guinness 1996, 184)。

參考書目:

  • Douglas Moo,The Letter of James,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0.
  • Grant Osborne,Revelation,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2.
  • Os Guinness,God in the Dark,Wheaton: Crossway, 1996.

 

作者戴永富博士為美國Biola大學中華神學研究中心主任,創欣神學院訪問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