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臺》活頁刊



神同工的榮耀

于中旻

 

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
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
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
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
我們手所作的工,
願你堅立。(詩90:16-17)

  在榮耀永遠的神面前,微弱的人又算得甚麼!

   摩西,面對面與神說話的摩西(民12:8),正是這在神全家盡忠的摩西,不是別人,竟然會如此說話!無人比摩西更知道創造萬有的神;他卻敢於提起“我們手所作的工”!

   想到“我們手所作的”,常會立即以為涉及偶像,是惹神忿怒的東西。這裏所說的,卻另有意義。我們必須謹慎分別。

   想起加利利湖邊早餐(約21:1-14),每叫我深深感動。

  事情是復活的主耶穌,約定十一名門徒,在加利利見面(太28:10;可16:7)。

   耶穌還沒有出現。許多條壯年的漢子,且不說肚子的需要,總不能鎮日無所事事;我們的手應該作工。彼得提議去恢復舊業。門徒想自己別無所能,同意還是去打魚。七人去了。整夜勞力,一無所獲。

   天將亮了。晨霧朦朧,在沒想到的時候,岸上有人問:“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沒有!”(約21:5)勞苦,網空,船空,肚空。

   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着。”(約21:6)他們便撒下網去,竟然拉不上來,因為得魚很多。

   約翰先覺得事情的奇妙,或許領受主的愛深,更敏感,也或許年輕眼尖,認出三百尺以外岸上人的形貌,對彼得說:“是主!”彼得束上外衣,結束了赤身勞苦的工作(約21:7)。

   門徒們到了岸上,竟看見了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魚,又有餅。他們沒有誰口裏說出來,心裏卻都在說:“慚愧啊!我們忙活了這麼多,有甚麼價值!”七名有經驗的漁夫加在一起,不抵主一句話的分量。

   耶穌說:“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約21:10)誰的工作?耶穌說“你們剛才打的”,那就算是“你們手所作的工”。主預備了在炭火上的魚和餅,已經足夠了,但還是要他們“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他們體會這份感情的“溫暖”—主願意人有分於“同工”。

   主耶穌使用門徒作工。彼得在耶路撒冷五旬節的一次講道,就有三千人悔改(徒2:41),真箇主往父那裏去後,信的人作了比主“更大的事”!(約14:12)門徒都知道,主使用原來“沒有學問的小民”;是聖靈的大能,極少人的成分。

   主耶穌的恩典,願意人參與救恩的計畫,以人傳人,不用天使直接傳福音的信息。哥尼流家外邦人得救的流,是這樣開始的。

   這義大利營的百夫長,“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徒10:2)。那天在禱告中見了異象,要他打發人從該撒利亞去約帕。那段路不算太遠,但徒步行也得要兩天。另一邊有相應的感動—彼得在禱告,“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着四角,縋在地上;裏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徒10:11-12)。彼得雖然正餓,但沒有胃口—這玩笑開不得。他固執的守猶太人食物的戒律,連加利利海中沒鱗的魚類,都當作“俗物”不吃;在三番給予和推拒之間,聖靈明告訴他:“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徒10:19-20)彼得清楚收到。他接待三名羅馬兵在那裏過宿,就帶着六個弟兄,一行十人,啟程前往;到了那裏,看見哥尼流請了他的親屬密友,早就憑信心等在那裏;那麼多聽眾預備好了心,沒有一個遲到的!羅馬百夫長見了彼得,就五體投地,俯伏下拜,對傳道人恭敬至極!彼得連忙承認自己是人,見證高舉主耶穌基督,更看見聖靈澆在所有聽道的人身上(徒10:24-48)。

   彼得比誰都清楚,自己如何蒙憐憫(彼前1:3);他向教會見證:“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徒15:7-11)人都軟弱,不能負律法的軛,惟信靠主耶穌得救蒙恩。

   基督徒參與服事主的事工,先得“以謙卑束腰…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彼前5:5-6)。最要謹記的,是避免驕傲自恃。基督甘於降卑,因愛世人倒空自己;不以與神同等為可把持的(腓2:5-11)。那敵神的勢力,卻想要“與至上者同等”(賽14:14),因此必遭敗壞。

   基督耶穌到世上來,行了許多善事;猶太人基本上也無法反對祂的教訓—他們只耍嘴皮子,平常日都不去行。他們開始找耶穌的麻煩,因為祂在安息日也作事行善。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祂;因祂不但犯了安息日,並且稱神為祂的父,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子憑着自己不能作甚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約5:17-19)

   這位好牧人說“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並沒有錯;因為只有神是良善的。但換過其他任何人,不論有怎樣的恩賜,包括摩西和以利亞,都只是僕人,絕不能算是平等的合股者。這是必須站的正確事奉立點。

   使徒保羅對於自己的服事有完全正確的認識。他寫信給一個充滿世俗觀念的教會說:“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祂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林後3:5-6)因為他知道自己不過是“瓦器”。神所分別為聖的瓦器有尊貴高尚的位分,只是這“莫大的能力”完全是由神來的(林後4:7)。

   因此,只傳基督!

   神的工作,不是人的興趣,也不是人的事業。是“我們手所作的工”,可不是“我們的工”。一個基本的分別,在於分別為聖——奉獻。有莫名其妙的外行人,喜歡用另個詞兒“委身”代替“奉獻”,正因為其不明白“奉獻”是分別歸主為聖,是擺在祭壇上焚燒!奉獻的“同工”保羅如此說:

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3:7-9)

   “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因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萬物的就是神。”(來3:3-4)房屋和田地,正是世人所說的物業,就像事業一樣。基督徒如摩西等先知、保羅等使徒,服事的對象是主。因此,房屋不論其如何宏偉或雕飾華麗,並不是目的,而要有神居住在裏面;田地不論開發得如何,收成怎樣豐盛,目的是要奉獻為神享用。

   “我們手所作的工”,不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滿足自己,而是為神的榮耀。摩西“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11:26);一生為榮耀主而活,決定他服事的目標,向着標杆直跑。

   祝所有神的兒女,都如此生活,可以像摩西在變相山上,同耶穌談得愉快,在永世裏服事祂,頌讚祂。阿們。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