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徒然勞苦;如果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徒然警醒。
你們清早起來,很晚才歇息,吃勞碌得來的飯,都是徒然;因為主必使祂所愛的安睡。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腹中的胎兒是祂的賞賜。
年輕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
箭袋裝滿了箭的人是有福的,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詩127:1-5)
有人形容人生就像一條賽道,有人的賽道比較長,有的比較短。但是人生賽道的長短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人生賽道上,我們跑得如何。要如何跑人生賽道,其實取決於我們對生命和生活有怎樣的信念。
詩篇第一百二十七篇在整套十五篇上行之詩中,編排在最中心的位置。希伯來人創作詩歌的特色之一,就是把焦點編排在正中位置。如果用上山下山的圖象表達,正中的位置就是全段路程的最高峰,是個最適合插上旗幟來宣告成功的位置。也就是說,詩篇第一百二十七篇是上行之詩的核心宣告,宣告這條上行的信仰道路上的信念。
如果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徒然勞苦;如果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徒然警醒。你們清早起來,很晚才歇息,吃勞碌得來的飯,都是徒然;因為主必使祂所愛的安睡。(詩127:1-2)
經文中的“建造房屋”所指的到底是家居的房子,還是耶路撒冷聖城聖殿,還是比喻一生的生活,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而我認為三者都是。以色列人曾經失去家園,失去房子、國家、聖殿、生活。所以對他們來說,無論是自己的房子,還是聖殿、國家、每天的生活,如果不是上帝許可,即使再努力打拼,都無法建造起來。同樣地,如果不是上帝許可,房屋和城池也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這一切事件的發生都在上帝的手中。上帝子民在上行旅程的焦點中宣告“如果不是耶和華…”,表示他們絕對相信一切都在耶和華上帝的手中;這是真信仰的表達。
詩中連續三次出現“徒然”:“徒然勞苦”、“徒然警醒”、“都是徒然”(詩127:1-2)。徒然,不是沒有建造,不是沒有看守,而是即使有建造,有看守,到頭來還是白白建造,白白看守,付出了也沒有意義。以色列人這樣表達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經歷過最強盛的時期;掃羅、大衛、所羅門,都是輝煌的時期。但是他們也經歷過各種爭鬥,國家分裂,人民生活中在水深火熱之中。更大的打擊是,整個民族的生活連根拔起,被擄到其他國家,受盡羞辱。但是他們也經歷到上帝奇妙的作為,讓他們重返家園,重修被毀的城池,重建被毀的聖殿。經過這一切,他們對信仰有更成熟的體會:信仰的眼光不是只有當下。因此,他們建立了人生宣言:“如果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徒然勞苦;如果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徒然警醒。你們清早起來,很晚才歇息,吃勞碌得來的飯,都是徒然;因為主必使祂所愛的安睡。”他們已經學會無論是在逆境或順境都心中平靜,不怨天尤人,絕對相信,且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安睡。
如何理解“主必使祂所愛的安睡”?我以前是一個很難入睡的人;那時,我很嫉妒我的枕邊人能一躺就睡,而我卻需要翻來覆去好長一段時間才會入睡。以前,每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我就很懷疑我是不是上帝所愛的。因為這裏說“主必使祂所愛的安睡”,我卻一直不能入睡,那是不是我不是上帝所愛的?難道失眠的人都不是上帝所愛的嗎?後來我明白了,原來“安睡”所指的不是很快入睡;這裏不是說“主必使祂所愛的一躺就睡”,而是說“主必使祂所愛的安睡”,描述的是一種絕對相信:因為絕對相信上帝在掌權,所以天塌下來當被蓋,還是可以安睡;因為知道我的房屋、城池、家庭、工作,我的一切,是順是逆,是生是死,上帝都在看顧,我就安然入睡。
上帝子民的人生宣言,第一是絕對相信,第二是傳承信仰。
因為絕對相信,所以能在房屋中歇息安然,家庭和睦,生兒育女。“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腹中的胎兒是祂的賞賜。”(詩127:3)既然確信上帝的主權,那就相信有機會生兒育女完全是出於上帝的賞賜。這樣,孩子並不是自己的私有物,而是上帝交給我們在地上管理的產業。在以色列人的教育理念中,不會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期待的產品,因為他們知道孩子是屬於上帝的,所以他們會從小就把“上帝是你生命的主”的信念告訴孩子,與孩子一起尋求明白上帝要在孩子生命中的作為是甚麼。
以色列人對兒女的期望是甚麼?“好像勇士手中的箭”,讓“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詩127:5-6)。他們看重的,是要讓孩子成為勇士手中的箭。有話說,虎父無犬子;前提是,我們必須先是虎,必須先是勇士。從信仰傳承的角度看,父母自己在信仰上必須先是個勇士,才可能把孩子塑造成為勇士手中的箭,然後帶着手中的這些箭,就是我們的孩子,去到城門口。當時的城門口不僅是個人來人往人多的地方,更是一個人們聚集辯論是非、審判對錯的地方。也就是說,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城門口遇到敵對者的時候,能有正確的立場,散發光芒。這是勇士手中的箭,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不至羞愧。上帝的子民就帶着這樣的人生理念,治理自己的家,讓信仰傳承下去。
我們要認清楚經文這裏所說的仇敵是誰,不要打錯人!否則就真的是徒然勞苦,徒然警醒。聖經裏每每提到仇敵,提到不義的人,指的是那些與上帝相違背的人,就是那些不按上帝的吩咐行事,不按上帝的心意生活的人。詩篇第一百二十七篇告訴我們,要好好訓練和教育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孩子,就是上帝所交託給我們的產業,使他們成為勇士手中的箭。這些箭不是要去打倒在學校裏競爭的同學,不是要去打倒在職場上競爭的同事;我們不是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在社會上打倒別人,卻是要讓他們懂得辨識上帝的心意,在面對與信仰相違背的情況時,有堅定的立場,成為信仰上的得勝者。
有一個小五學生,從小是在教會長大的,某天在學校接觸到道德相對主義的教導:老師教導他們要去接受和包容所有生活方式的選擇。這種教導讓孩子心中產生困擾:所有生活方式的選擇我都應該接受嗎?這孩子跟同學之間因此起了衝突。孩子的父親知道了,思想:“我要讓孩子去贏得這場辯論?還是要讓孩子持守信仰立場?”他就告訴孩子:“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自然就會有各種看法。我們不可能要求別人都理解我們所信的。你要尊重你的同學,但是你也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信仰。有堅定的立場是需要勇氣的,這是你成長成熟的過程。”
傳承信仰不是確保孩子有去教會做禮拜就足夠;如果真是這樣想,那就真的是徒然建造,徒然警醒。我們要傳承的不是去教會做禮拜的習俗傳統,我們要傳承的是有信仰立場的生命。不要只想到要讓孩子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更要着意幫助他們成為信仰上的佼佼者;這才是勇士手中的箭。勇士對於手中的箭,絕對不會是讓箭自由發揮的,而是會緊緊地捉住它,磨它,燒它,修它,才可能成為鋒利光芒的利箭。對以色列人來說,能夠傳承信仰才是一生的榮耀。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要如何跑完自己的人生賽道呢?從詩篇第一百二十七篇可見,對於這群上行到聖殿敬拜上帝的以色列民來說,他們的人生宣言是,第一,絕對相信:無論環境如何,或順或逆,都相信如果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他們經歷了歷史和人生的各種遭遇,也就學習到為着一切發生的事情,絕對相信上帝在掌權。第二,傳承信仰:只要能將上帝的心意,將信仰的立場傳給下一代,那就一生無憾。
絕對相信,傳承信仰。或許我們可以考慮用這八個字,作為今生在世生活的人生宣言。
作者黃志倫牧師為新加坡長老會恩澤堂主理牧師。本文是作者的講章摘錄。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