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臺》活頁刊



查經講章大綱

對神話語的態度

黃彼得

 

經文:以西結書三十三章7至33節

引言:

   以西結是一個在被擄時代的先知。當時以色列人流落在巴比倫,他們應該趕快聽從神的話語尋找救恩,可是這段經文反映他們對神話語的態度很差。我們今日對神話語的態度又如何呢?

一.先知與他所傳的道(結33:7-19)

  1. 先知傳道是出於神的揀選、訓練、託付。沒有神的選召是不能作傳道人的,而如果他不傳道,神要向他討喪命的血(結33:8)。
  2. 先知傳信息的態度是本着神的心意,勸人悔改。神不願惡人滅亡,乃要罪人悔改得永生(結33:11)。先知指責人的罪,指責世人是惡人、所行的是惡道,這一切都不討好人心;但神命令他說,他不能不說。
  3. 先知傳講神的公義。惡人悔改,罪必得赦,否則必被定罪。義人不能倚靠自己的義而犯罪(結33:12-13);不能因我是基督徒而隨便犯罪,神必審判!
  4. 先知有聖靈的充滿(結33:22)。聖靈充滿他,開他的口而講道,表明他不是靠自己的才幹,而是靠聖靈的能力。
  5. 先知對罪的指責(結33:25-26):拜偶像,殺人流血,行強暴,倚靠勢力—刀劍,行可憎的事(參箴6:16-19),犯姦淫。
  6. 先知宣告刑罰:不悔改的要滅亡(結33:8、10),不能承受地業(結33:24-26),要倒在刀下(結33:27),要遭瘟疫(結33:27),要完全荒廢(結33:28-29)。

   小結:先知是含淚而講,懇切迫切地講。可是百姓的反應如何?

二.百姓的反應(結33:30-33)

  1. 他們談論先知所講的(結33:30),批評而不領受。
  2. 他們來到先知面前聚會(結33:30-31),盼望聽一些屬靈的話,卻只是要多得知識而不是叫靈命長進。
  3. 口多顯愛情,心卻追求財利(結33:31)。借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借屬靈熱心去得名利,這是極其可憎的事。
  4. 聽道而不行道,視傳道人如奏樂唱歌之伶人(結33:32)。

   主耶穌說我們所聽的道有一天要審判我們(約12:48)。我們聽了許多道,談論許多道,但行了沒有?悔改了沒有?若沒有,這些都要審判我們(太7:21-23)。

三.我們對聽道的態度

  1. 要認清這是神的話語,是神藉祂的僕人說的。
  2. 當用神的話語作鏡子映照自己。神所說的罪我有犯嗎?我是否行在惡道中?如無,有否引以為戒?如有,是否肯悔改?或是一味犯下去或藉詞推諉?
  3. 有否明白神的心意,願意悔改歸回?或依然故我?
  4. 有否立刻遵行?那審判刑罰快要來到(結33:33)。

結論:

  當行道和悔改!

 

作者黃彼得牧師為東南亞聖道神學院榮譽院長。本文選自《基督教簡明查經講章大綱》,全部大綱共約二千三百篇,已在金燈臺網站goldenlampstand.org發布。歡迎瀏覽或下載,費用全免。